
10月开始,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,五洲传播中心承制的《防控新冠肺炎疫情——中国主题展》在新加坡、巴西等多个前方使领馆开始展出。
展览分“前言”、“疫情就是命令”、“防控就是责任”、“团结就是力量”、“合作就能共赢”和“后记”六部分,共展出图片228幅,生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,彰显了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与世界各国并肩作战、共克时艰的鲜明立场和有力行动……
每次浏览这样的新闻,作为制作团队的一员,总是有不一样的感受?;厥渍估赖墓蹋奘龅愕?,无数个日夜,无数张照片,无数次修改,至今仍历历在目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我们赢得了另一场战“役”。
100多天的守候&几万张照片
新冠肺炎疫情,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、感染范围最广、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。
2月初承接展览制作任务,也是文化交流中心最艰巨的一次。
中心以往制作的展览,包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、建国70周年及新疆主题展等,大多主题定型,内容有迹可循。但疫情瞬息万变,这也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节奏,只能按搜资料?定内容?推翻?再确定循环。
素材也是一个问题。以往的展览,影像资料业已留存,我们做的只是提炼和深加工。但疫情展却呈现两个极端:开始阶段,由于前线信息不够,我们只能大海捞针地搜集整理。而后期,随着后期媒体阵线的支援深入,又导致了资料的大爆炸——单通过各大媒体图片库浏览搜集的相关照片,就达到几万张。
作为传统图片展的素材容量度有限,照片清晰度、画面信息量要求高,我们唯有在追溯照片源和内容全面性上,尽量找到平衡。

十多个部委&两百多个使馆
五月,在内容初步定稿后,蒋建国部长召集了包括外交部、统战部、国家卫健委以及中宣部新闻局、对外新闻局等十几家部委在内的专题审稿会。
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,在全国一盘棋的指导下,一幕幕暖心的画面开始出现。
各部委相关负责人高度重视,严格把关,针对各单位应对疫情的政策措施提供了不少精准信息和补充意见,并通过传真,有的还亲自打车给我们送来修改稿。
对外推广局领导多次牵头召开会议深入研究,李智慧局长亲自带队来五洲传播中心指导帮带、审看把关,多次把关,逐字逐句地反复修改,好几次加班到深夜十一点,确保了工作质量和进度。社长董青,副社长杜斌带领中心团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,深入论证分析,精心选择图片,多次征求新华社、中新社、外文局等单位外宣专家的意见。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,数易其稿。
……
在各方细心打磨下,无论是各部委出台的条令,防控治疗的环节,还是展览的故事性和国际性等,此次展览基本上做到了全覆盖。内容精良精准精确的背后,是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。
前方两百多个使领馆也给此次展览的顺利制作展出打了一针强心剂。由于海外疫情形势不乐观,有些馆甚至没有开馆,我们本来还有些忐忑,会不会不需要展览内容?中心团队兵分几路,对前方两百多个使领馆进行地毯式的意见征集。
反馈来的信息打消了我们的疑虑。大家的普遍意见是,在当前疫情形势下,反倒更需要来自中国防控疫情的资料和声音。不少使领馆还建议,可以考虑电子相册等线上展馆方式。很快,制作精美的电子相册出炉。最新信息显示,截至2020年11月3日下午3点,已有156个国家的使馆以及领馆访问主题网站。
心慌慌&底气十足
正如局领导指出,只有通过“大战”洗礼,才能锻造成为真正的部队。
坦率说,尽管付平、黄静两位中心主任做好了分工,团队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创意和照片搜集(团员经常工作到凌晨,就着简易折叠床休息),尽管社里和中心针对疫情防控做了很多防护措施,包括做好出入登记、测量体温、分散就餐、消毒通风等,还联络海外资源,购买了一批防护口罩,但心还是慌慌的:
一方面,疫情带来的不便存在。大家尽量用视频会议,但有些时候万不得已还是需要现场会议。于是经??梢钥吹饺绱似嫣匾痪?,空荡荡的会议室,大家佩戴口罩,拉开距离斜对线交叉、分散就坐。
另一方面,展览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强大压力。作为内容集成方,我们不知道各部委是如何有序组织行动,疫情发展也没有清晰的时间线,各方面的压力,经常让小伙伴上火,着急,委屈。
但随着疫情的渐趋明朗,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把关,以及全国一盘棋的思路,一切向着好的方向发展。我们可以骄傲的说,或许我们的反馈不是最迅速的,但保持高度警醒,时刻跟进、更新国内自上而下在疫情防控狙击战中的重要举措和进展,时刻留意海内外舆论形势与动态,我们交出了合格的答卷。
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同事,通过这场战斗,学到了很多的东西。受益终身。